受益于Steam新推出的家庭共享功能和笔者参与的非常有实力的家庭,最近在玩一款颇有意思的独立游戏:Mini Metro。玩家既要扮演规划局和发改委的角色做好选线,又要扮演调度中心的角色分配和指挥车辆。游戏机制非常简单,但是基本上在现实城市的地图中,基于现实的逻辑运行;尤其是既有线和高速线路的存在,不仅仅描绘了一个城市的地铁路网,实际上是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的总和。作为总调度,操作着赤橙青紫的线路穿城而过,将人们运送到城市的东西南北,显示在屏幕上的,不仅仅是路网,车辆和旅客,繁忙着的,更是运行在轨道上的现代城市。

我长久以来对火车,当然现在更准确的是叫机车是怀有特殊的情感的,这种情感不同于火车迷那种狂热,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关注和欣喜吧。这源于我二十年以来的生活经历和城市文化,也源于火车在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的文化符号意义。

笔者自小生活在湖南东部的小城株洲,尽管地方政府刻意上溯了多年的历史,言必提三国时建宁如何如何,但这座城市真正走进历史的纪念碑是1906年,为满足汉阳铁厂的煤炭需求,从江西萍乡筑路到株洲,利用湘江码头水运煤炭到武汉。后来陆续建成粤汉铁路,浙赣铁路,湘黔铁路,株洲渐渐成为长江以南最重要的铁路枢纽,集散三线四方人财货。优越的铁道条件为株洲带来了长足的工业资源,从机车到化工,纺织,建设新中国的红旗下,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新兴的工业城市怒号着蒸汽前进。我的祖父也是参加工作后因分配到株洲而从湘潭迁居而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铁路,没有火车,就没有株洲这座城市,也没有我。

后来到省城读书,每周有一天休息,受益于长株潭城际,长沙与株洲之间的通勤时间和成本也很可以接受,因此在一年级的时候我得以每周回一次家。沿清水塘路一路向南,在迎宾路口乘上二号线,在城际站换乘上返株的列车,追赶夕阳或夜色的步履。那时的城际客流还不多,常常是运椅子,甚至后来缩减了编组,现在却又是完全另一番光景了。那时,城轨代表的是回家的路,“家”这个词带来了天然的亲切感。

近两年在上海读书,最初坐地铁用的是Metro大都会,好有魄力的名字,二十条线路合纵连横,从市中心连接到近远郊区,远不是那时长沙一红一绿十字交叉所能比拟。从松江进城,九号线是最方便的,尽管她非常拥挤,往往单程也要一个小时往上,从许多意义上,这都像是高中时我往返长株的翻版。从这条蓝色的线路开始,我得以高速穿行在这个现代都市四通八达的地下。因此,一看到迷你地铁里的上海地图,连接起那些我曾踏足的地铁站,不可名状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当你一步一步将线路延伸到郊区,看到的郊区站点形形色色的旅客心急如焚,沙丁鱼罐头一站接一站向市中心飞驰。这不仅仅是游戏,也是发生在这座城市每一天的现实,而汹涌的客流里,每一条沙丁鱼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因此车厢里永远有最鲜活的众生相,既能看到朝气蓬勃的少年,幸福美满的家庭,也能看到满脸疲惫的工人,深夜在地铁上掏出电脑改方案的白领……我曾经以为,是地铁或轻轨改变了大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这样的说法有些太浅显了,更准确的说,是现代化的车轮隆隆驶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化的结果是新型交通方式的普及,产生了依赖轨道交通的人们和运行在轨道上的现代城市。尽管从外表上看,就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于是我们到这里展开第三个话题,近现代中国文化意义上的火车。前面已经提到,株洲是一个因铁路线而建立兴起的现代工业城市,而且也不是个例,怀化,鹰潭,石家庄,哈尔滨等等,都共享着火车拉来的城市之名。上文已经分析过,铁路线路的修建是现代化需求的必然,而铁路和火车本身就是现代化的成果之一,交通方式的革新为沿线地区和人们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火车本身就成为现代化的象征。在这个古老的国度,自一千八百四十年以降,经历外部的侵扰和内部的革命,民族国家概念逐渐形成,积贫积弱的现状是不可接受的,因此现代化具有无可置疑的合法性。作为现代化的标志,火车带来便捷高效的现代生活方式,自然而然地也受到人们的赞美和喜爱。火车的速度本来只是一种与市场相适应的技术指标,也就是要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人货交流的频率和数量需求连年快速增长,因此国铁历经多次大提速,也包括现在开行各种速度等级的动车组。但是作为现代化标志的列车,其速度也就特殊的作为现代化和发展速度的象征。前些年甬温线事故,一些文人奔走呼号”高铁等一等你的人民“,本质上就是利用这种文化心理借题发挥,偷梁换柱罢了。

另一方面,现代化的动力之外,回归火车本身的作用,也就是交通的工具和方式。很喜欢交通这个词的原意,交相往来,通达四方,是化老死不相往来为鸡犬相闻的能力和使命。曾经怀抱着对机车和轨道的兴趣报了中车株机公司的实习岗,虽然我的专业不能进入与研发或制造相关的岗位,但是也算是体验公司氛围,印象很深的就是公司理念:”连接世界,造福人类“。这确实是一家主营交通装备制造的企业最合适也最崇高的理想,让空间上的距离被在时间上被缩短,人就更可能取得相互的理解和共识,资源能得以被更高效的配置,这是新社会图景的基础。

上面絮絮叨叨的写了很多无聊的宏观的话,说实话有些胡言乱语了。本来只是玩游戏和坐地铁时候一些无端的联想,现在却花了我一个下午时间来整理成意义不明的文字。在现在这个焦虑的一年,按照功利的考量标准来说肯定是不值得的,不如去垂爱一下孟献贵或者做一些智力题。但是我们有的时候把人的生活比作一条线路,最符合预期的人在最适当的站上下车,坐上一辆路权最高的直特,于是他的人生也按图定运行一直平稳的到终点。但大部分的人总是会有晚点,待避,早点种种情况,说不定有一天在某个站一时兴起换乘到别的线路上去了也未尝不可。这种无穷的可能性也是现代化在将每个人卷入高效高压的社会生产的同时赋予现代人的另一方面的特权啊。就权当是这篇文章是晚点时的兴起之作吧。